经济> 正文

抓实“研”+“学”,方有生命力——世家家长学院研学杂感之三

时间: 2023-08-24 16:48:36 来源: 腾讯网

抓实“研”+“学”,方有生命力——世家家长学院研学杂感之三

◆郭瑞炜


【资料图】

今天,我再来说说“研学”。

根据百度搜索指数,从2019年到2022年,研学的搜索指数,从来没有高于过1500点。但是今年夏天,搜索指数一度超过2300点。比往年增加了三分之一。研学活动不仅火,而且贵。比如,同样是北京的5日游,研学团的价格,要比一般的旅游团贵一倍左右。

可见,研学活动受到了家长的重视。一来,“行万里路”的传统理念在发挥引领作用;二来,户外+体验+专题学习,在大城市的家庭教育中已扎根,这是可喜可贺的。

研学是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衔接的一种创新形式。是近年国外方兴未艾的PBL教学法(PBL是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简称,即基于问题的学习)在国内教育行业的衍变。我个人以为:由于国内教育实践园地、师资、特别是课程还刚刚萌芽,有待成长起来。研学大门一开,研学被资本被市场把成长的路带歪了。于是,在实际操作中,基于种种原因,多数“研学”淡化了教育性和实践性,弱化了学习与思考,几乎等同于春游、秋游及夏令营活动,甚至异化成了一种少儿走秀与拓展游戏,使研学类活动既少“研”无“研”,也根本不“学”,更谈不少思考与沉淀了。

我认为:研学活动最基本要素是“研”+“学”。

我参加的世家家长学院的研学是这样的——所有参加人员,学者、专家、老师、父母亲及所有营员,事先也做攻略;我们的攻略不是一味细化哪里吃、吃什么,住哪里、玩什么……我们是要落实好先读书储备一路可能遇到的相关知识、问题,我们都会专门事先读读相关的书籍,查阅相应的图表、资料,对自己专业相关、甚至个人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,与可以求教的人、可以讨论的人先行讨论一番。这之后,我们带着问题“一路向西”。

我们在研学中,去实地再看看,见实物去求证,寻访、调研、参观、座谈、讨论,对自己关注的问题来个“层层剥笋式”,力争一步一步向问题的核心走过去,产生新认知。

我们开展田野调查,我们深入当地最本真的居民家中、田间地头、巴扎摊点、劳作场所,与我们想见的人“走访”、“面对面”“交朋友”;我们走进田野跟随农人看他们进行田间种作,跟随牧民走一走、细细品味放牧管理羊群的滋味;我们专门与商贩与店家攀谈,与司机与导游沟通,希望能得到更多更纯关于当地的信息与感受。

我们进博物馆——不仅听该馆的解说,更提出自己的一些问题,交流自己的心得与发现;我们去书店,专门购买我们感兴趣问题专题的相关资料,记录一些调研、进一步学习的线索,以便返程之后,继续“下一步的学习与探究”。

回顾我参加的三次前往新疆的研学,我们更关注的是“研”——努力抓住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,去“研(究)”“研(讨)”;我们让参与的学生积极打开自己去“学”——哪怕是“邮寄一份明信片”“寄一封平安信”“记高密度旅行中的简单的笔记”“整理自己的心得体会并交流”“组织若干针对性讲座、专题演讲、人人参与分享”,就是让每个人都“张开自己迎接知识与问题,动脑动手形成一些积淀”。

我不禁想起两千多年前《论语》就描述了探究性学习与教育性旅行融合的场景。

——“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。”

多好,走出课堂去研学!

关键词:

责任编辑:QL0009

为你推荐

关于我们| 联系我们| 投稿合作| 法律声明| 广告投放

版权所有 © 2020 跑酷财经网

所载文章、数据仅供参考,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。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!

联系我们:315 541 185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