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驱车穿行在临洮县的山川田野,所见所闻令人欣喜。过去的一些撂荒地,一改往日荒芜景象,有的建上了整齐划一的钢架大棚,有的建成了高标准的中药材种植基地,有的铺上了一道道白亮的农膜……可谓旧貌换新颜。
“临洮县坚持把遏制耕地非农化、防止耕地非粮化作为‘三农’工作的重中之重,把撂荒地治理作为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的关键举措,念好‘种、转、营、治、复、托’六字诀,走出了一条以撂荒地综合治理保障粮食安全的乡村振兴之路。”临洮县委书记许树德说。
念好“种”字诀 种地务工两不难
连日来,峡口镇抢抓春耕生产有利时机,依托临洮县得军农机服务合作社,大力开展撂荒地整治,田间地头的“机械铁牛”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。
临洮县得军农机服务合作社负责人陈得军说:“今年以来,我们发挥合作社优势,加大撂荒地综合整治力度。目前合作社210台农机具全部投入使用,已整治撂荒耕地2000亩。”
陈得军的合作社对所有撂荒地进行三遍作业,深松一遍、旋耕一遍、种植一遍,县上按照一亩地2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,有效保障了合作社的正常运转。
临洮县农机中心主任康维东介绍,村里留守者多是老年人和儿童,没有体力耕种。
针对这些问题,临洮县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、供销合作、合作金融“三位一体”农村综合改革,构建起了以耕种收服务、农机人员技术培训、农机具维护为主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。在18个乡镇组建成立52支农机服务队,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农机服务队队长,采取“机械入股、统一派工、单机核算、定点维修”的方式,为群众提供耕种收全覆盖农业机械化服务,有效破解了群众“在家种地收益低、外出务工地撂荒、种地务工两难顾”的问题。
截至目前,全县已通过引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方式,动员群众复耕撂荒耕地2231.5亩,预计可实现产值89.26万元。
念好“转”字诀 荒山迎来“麦香飘”
三月,辛店镇杜家村盘头山已有了浅浅的绿意,梯田间,数台旋耕机正在来回耕作。
看着翻耕好的土地,今年60岁的上杜家村村民江书明感慨万千。他说,家里有六亩耕地,以前种的都是麦子。这几年,孩子们纷纷外出务工,自己和老伴儿年龄大了,不得不放弃耕种。
去年,在辛店镇干部的动员下,临洮县宏盛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打算流转上杜家村的800多亩撂荒地。江书明得知消息后,第一时间去合作社咨询,并当场做了决定,“不管租金多少,只要地不荒就行!”
连儿湾乡引进建福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富田农机专业合作社,与40多户群众签订土地流转合同,平整撂荒耕地1500亩,规模化发展荞麦、小杂粮等特色产业。
据了解,近年来,临洮县引进有意愿、实力强的合作社,组织群众和合作社签订土地流转协议,按照“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,将撂荒地交由合作社统一复耕代种,规模化经营,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益。
念好“营”字诀 多年“荒地”变“宝盆”
沿川子,是临洮县一个和“川”没有半点关系的纯山区村庄。沿川子村,和山区很多村子一样,有不少撂荒地,而且六成以上撂荒地高低不平,零星分布的小地块无法规模化发展。
由于地块小,村民牟雪峰一直以种马铃薯和玉米为主,多年来收效一般。久而久之,牟雪峰只能将地撂荒。
今年开春以来,八里铺镇引进临洮狄道康元循环农业公司,出资规范流转群众耕地2000多亩,按照“种植+加工+养殖”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进行经营。目前,该公司已完成深松旋耕1716亩,合并分散小块土地380亩,计划种植黄芪、党参等中药材。“现在撂荒地种上了,自己还能在公司打工,一个月挣两三千元。”牟雪峰说。
目前,全县共引进企业4家,完成撂荒地治理2550亩,预计可实现年收益102万元。
念好“治”字诀 盐碱土地披“金衣”
春日的阳光下,位于新添镇潘家庄村的产业综合体(一期)项目,一座座整齐的钢架大棚反射着耀眼的光芒,棚里一簇簇绿油油的花菜,正孕育着第一轮收获。很难想象,这里曾经是一片荒芜的盐碱滩。
新添镇党委书记何小红说,以前,潘家庄的几百亩河滩地多年积水,盐碱化严重。去年以来,新添镇将零碎的小块土地统一规划,划分为17块宽60米的条田,搭建双层钢架大棚454座,有效提高了土地集约化、宜机化水平。
“现在村上开挖了排碱沟,修了田间配套设施,宽敞的水泥路直通大棚门口。”新添镇上街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师荣新说,目前基地的34棚花菜将在五月上市,按照每棚每茬4000公斤来算,预计每棚收入达到一万两千元。
临洮县积极争取实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综合体、土壤改良治理、蔬菜种植基地建设补助等项目,加快解决低效耕作转型难问题,让盐碱地变成了“金土地”。
“我们对整治后的耕地进行统一划分和集中流转,引导群众发展设施蔬菜,预计亩均增收6000元以上,实现年产值400万元以上。”何小红说。
念好“复”字诀 苗地复归“麦粮田”
临洮是有名的“中国花木之乡”,花木产业是重要的产业之一。然而近年来,随着苗木种植面积不断累积,出现苗木过剩,销售不出去的苗木无人管,因此部分农田直接被撂荒。
临洮县研究制定了《加强耕地“非农化”“非粮化”排查整治工作方案》,通过下发清理通知、责任包干到人、签订承诺书等方式,分类逐块稳妥有序引导群众清理土地,恢复耕种。
为减少苗木企业和农户的损失,临洮县拿出2800万元资金,收购0.8-1.5米的可利用苗木200万株,用于马衔山16个村为期两年的生态修复工程。同时,引导企业和农户将品质差的苗木砍伐后交售到县上的生物质燃料厂。截至目前,全县已清退苗木恢复耕地2848.9亩。
念好“托”字诀 农户融入大集体
近日,龙门镇抢抓春耕时机,组织镇村干部、群众集中整治撂荒地。
看着眼前正在整治的撂荒地,龙门镇镇长黎晓峰说:“这几年生态环境好了,雨水充足,这些撂荒地全部复垦出来种上马铃薯、玉米等农作物,肯定能大丰收。”
针对农村失能家庭无人种地、因病因残无力种地的问题,临洮按照“合作社+村集体+农户”的模式,由村级党组织牵头,与农户签订托管协议,将群众撂荒耕地交由村级富民产业专业合作社统一托管经营,确保撂荒地应耕尽耕、应种尽种。
同时,按照“三变”改革思路,将群众土地资源和村集体托管成本折股量化,经营土地所得收益按股权向村集体和群众分红。在有效解决“无人种地”和“谁来种地”问题的同时,不断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渠道,增加农民经济收入。
(通讯员 王亚海 杨忠平)